数据标题文字5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
  • 90年代,经济开发区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集居住、投资、创业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起飞的又一新起点。嘉兴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8月,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昔日广袤田野变成如今鳞次栉比的工厂和数十个高品质楼盘,投资创业、安居生活,吸引着世界各地投资者和创业者纷纷落户嘉兴经济开发区。 从1992年,嘉兴经济开发区兴建了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友谊公寓,发展到如今已经拥有20多家知名房产企业,总计开发建设楼盘47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中高档楼盘主要有丁香花园、金都景苑、名人国际、财富广场、丽池庄园、嘉州美都、中楠•穆溪左岸、米兰风景、皇马公寓、盛大花园等。 现在的嘉兴商务中心——运河新区业已正式启动,大连万达广场、颐高数码城、元一柏庄等大型商住项目相继进驻,嘉兴经济开发区已然成为引领城市居住价值的风向标。随着嘉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占地65.8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为嘉兴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对内衔接、对外扩展。嘉兴中心城区面积由1997年的36.6平方公里拓展到2006年的73.1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将扩大到100平方公里。
数据标题文字0
  • 三塔村有位农民在土地被征后,分到交通局做勤杂,退休后享受公务员待遇,现在一讲起这件事情,他都难以忘怀当时的好政策:“亏得当时土地吃进去,晚年生活还有保障”。 以“鱼米之乡”著称的嘉禾大地,土地自然是农民的生存根本,农民没了土地如何生存?于是首创征地补偿创新思路,即除了付给农民青苗补偿费、房屋拆迁费、劳动安置费外,需要使用土地的单位,也相应收归一部分农民进行实际劳动安置。而针对老年人则为其交纳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
  • 90年代初期以前,房产起步阶段,土地需求全部实行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划拨政策。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针对土地制度的国务院55号令正式启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崭新条例。从此,中国土地制度迈入一个崭新的土地新时代,为住房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后来的住房商品化架设了天堑之通途。
数据标题文字0
  • 经历90年代以前的划拨土地政策,1992年“红楼商场”(现三江购物广场)和“老建行大楼”(现建房公司大楼)开始了嘉兴国有土地所有权协议出让之路。1996年,嘉兴在国内率先开始国有上地试行拍卖,由于软硬环境的缺失,最终只能成为土地拍卖的早产儿。
  • 1997年,新的土地管理法着手修改,1998年土地新法接踵而至,1999年成立土地储备中心,用地性质全部转变为经济用地性质。而新政出台期间从97年4月到98年4月,没有向社会供应过土地,也消化了开发企业的储备土地,弥补了硬环境的不足。2001年,国务院出台新文件明文规定,对房产开发用地,商业、旅游等用地都必须实行招标拍卖的方式,房产开发完全失去了其它获取土地的渠道。
  • 而嘉兴则早在1999年9月28日,土地储备中心成立后就拿出第一块土地——(1999-01号)土地原菲利普自行车厂地块进行正式拍卖。
  • 第一次的成功拍卖,开启了嘉兴土地拍卖的通衙大道。这一拍拍响了整个嘉兴土地市场,当时某房产公司由于标的未盖公章,认定未废标,一直懊悔不已。这一拍当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算得上响亮的土地第一锤。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
  • 自土地拍卖开始市场化运作后,房价和地价4目辅相成,于是地王与房价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情缘。 地王,有总价地王和单价地王之分。禾城总价地王:6.35亿元,一直为2004年拍卖的巴黎都市所保持;单价地王一度被秀洲新区的国浩广场保持了好几年,509万/亩,直到2006年建国路的灯具市场二期拍卖才打破了国浩地块的神话,成为最新的嘉兴土地单价地王,超过660万/亩。 不断更新替换的城市地王,一方面告诉我们城市价值的与日俱增,另外也与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城市房地产脉搏跳动频率的反映之一,也是城市发展的无形缩影。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
  • 2002年底,一次土地拍地现场,一轮轮竞价此起彼伏。最终,蔚蓝置业以每亩97万元,高出底价一倍的成交价中标,刷新了当时地价新高。高价触动了拍卖现场每个人的神经。拍卖现场有人惊呼,“疯了,疯了,嘉兴的土地卖疯了。”“明天我们楼盘上涨100元/平方米。”一位资深.房产公司老总立马给销售部下了一道命令,在创下了禾城土地2002年的价格标高后,房地产价格应声启动,2002-2003禾城房价飙升,并且最终导致了2003年的房价爆涨三成,土地拍卖促进了住房商品化,同时也成为了禾城房价飙升的直接导火线。
数据标题文字0
  • 随着城市住房解困工作基本结束,土地改革逐渐市场化,住房商品化大势所趋,那么在商品化的大前提下,如何让老百姓买得起房子呢?90年代开始,金融服务、住房资金等逐步介入地产,为嘉兴房地产的真正成型埋设基础。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
  • 1997年,嘉兴逐步开始商业住房贷款业务。据了解,1999-2002年,嘉兴房地产贷款占银行同期各类贷款的比重逐年上升,2003年上半年达到13.9%,到2003年6月末,全市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55.16亿元,比年初增加14.78亿元,增幅达37%;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5.87亿元,比年初增加7.2亿元,增长39%,两者合计增加21.98亿元,为2003年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83.7%。一方面开发速度逐年增快,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从嘉兴整体盘面来看,其开发资金基本比较平稳,即使开发周期较长,但出现资金链断层现象几乎没有;另外一方面由于房地产业得到金融企业的支持,个人住房消费得以快速发展,住房贷款解决了许多人的住房梦想,跨越了买不起房子到买得起房子的天堑鸿沟,为真正的居者有其屋的梦想铺平了坦荡通途,激活了商品房的建设和发展。
数据标题文字0
  • 1988年3月成立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后,上海率先启动住房制度改革,成立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这一制度后被列入国家住房改革方案内。于是嘉兴1992年房改启动后,住房基金管理中心也正式挂牌成立,与房改办一起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 自1993年出台实施公积金制度,至2007年6月末全市已有40多万职工享受到这项住房基础性保障。目前全市住房公积金在缴职工人数超过20万,全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75.32亿元,自1997年推出个人住房公积金政策性贷款,全市已向5.1万余职工家庭累计发放贷款,市本级有1/10以上的普通职工家庭通过公积金贷款圆了住房梦。
  • “十一五”嘉兴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缴存额进一步提高,仅2006年一年的公积金归集额即达6.28亿,贷款发放额则从2005年的3,11亿直线升至2006年的7.02亿,嘉兴住房公积金制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惠及我市城镇的千家万户,涵盖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个领域,真正想群众之所想,为民解除住房忧虑。根据“十一五”规划目标,至2010年末,实际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人数有望突破10万,年住房归集额和发放贷款额也将以年均10%以上幅度上帐。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
数据标题文字0